第189期
2022年4月號
第225期
2025年4月號
第224期
2025年3月號
第223期
2025年2月號
第222期
2025年1月號
第221期
2024年12月號
第220期
2024年11月號
第219期
2024年10月號
第218期
2024年9月號
第217期
2024年8月號
第216期
2024年7月號
第215期
2024年6月號
第214期
2024年5月號
第213期
2024年4月號
第212期
2024年3月號
第211期
2024年2月號
第210期
2024年1月號
第209期
2023年12月號
第208期
2023年11月號
第207期
2023年10月號
第206期
2023年9月號
第205期
2023年8月號
第204期
2023年7月號
第203期
2023年6月號
第202期
2023年5月號
第201期
2023年4月號
第200期
2023年3月號
第199期
2023年2月號
第198期
2023年1月號
第197期
2022年12月號
第196期
2022年11月號
第195期
2022年10月號
第194期
2022年9月號
第193期
2022年8月號
第192期
2022年7月號
第191期
2022年6月號
第190期
2022年5月號
第188期
2022年3月號
第187期
2022年2月號
第186期
2022年1月號
第185期
2021年12月號
第184期
2021年11月號
第183期
2021年10月號
第182期
2021年9月號
第181期
2021年8月號
第180期
2021年7月號
第179期
2021年6月號
第178期
2021年5月號
第177期
2021年4月號
第176期
2021年3月號
第175期
2021年2月號
第174期
2021年1月號
第173期
2020年12月號
第172期
2020年11月號
第171期
2020年10月號
第170期
2020年9月號
第169期
2020年8月號
第168期
2020年7月號
第167期
2020年6月號
第166期
2020年5月號
第165期
2020年4月號
過去期數

【七五折優惠】金耀基教授新作 及 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系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最新出版《有緣有幸同斯世》,由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暨新亞書院前院長金耀基教授親撰,收錄金教授近三十年來的人物書寫,除父親之外,還包括他的老師,王雲五、浦薛鳳、鄒文海;錢穆、徐復觀、費孝通等前輩人物,以及高錕、傅高義、余英時等與他同世代的朋輩友人。藉由人物的事跡,回顧大學教育與學術思想的重要發展時刻。

另外書中提及的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系列亦同樣有折扣優惠。可往下瀏覽各書簡介。

由即日至4月30日,於本社網頁結帳前輸入優惠碼「CUHKNA」,即享以下書籍校友75折優惠!


20220325165757jpeg


《有緣有幸同斯世:金耀基憶往集》

金耀基 著


憶念「同生斯世」的有緣之人

著墨學術文壇璀燦的人物群像

本書收錄金耀基教授近三十年來的人物書寫,除父親之外,還包括他的老師,王雲五、浦薛鳳、鄒文海;錢穆、徐復觀、費孝通等前輩人物,以及高錕、傅高義、余英時等與他同世代的朋輩友人。這些文章大都是追思之作,有的則是在他們生前因不同機緣,為他們書寫;藉由人物的事跡,回顧大學教育與學術思想的重要發展時刻。

此外還有文章介紹金教授創辦「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後,早年應邀前來講學的幾位學者,包括李約瑟教授、小川環樹教授、狄培理教授和朱光潛教授。

「他們每一個都曾為這個世界增添光輝與溫情,他們更都使我的生命意義變得充盈、豐實,我之能與他們『同生斯世』不只『有緣』,更屬『有幸』,真的是『有緣有幸同斯世』」透過作者感性的筆觸,追憶與故人交往的舊事,感受到其對人世間的深情。

試讀:https://cup.cuhk.edu.hk/ALifetimeofSerendipity


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系列

新亞書院自1978年開始舉辦「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每年邀請一位傑出學人蒞校主持一系列公開演講,深入淺出探討中國歷史及文化,多年來皆深獲學術文化界的重視。

「錢賓四先生終其生,志力所在,都在為中國文化往聖繼絕學,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之設立正是希望通過講座講者之積學專識,從不同領域,不同層面,對中國文化闡析發揮,以彰顯中國文化千門萬戶之豐貌。⋯⋯講座之講者固為學有專精之學人,但講座之論題則儘量求其契扣關乎學術文化、社會、人生根源之大問題,超越專業學科之狹隘界限,深入淺出,觸引廣泛之回應,更豐富通識教育之內涵。」——金耀基


試讀:https://cup.cuhk.edu.hk/ChienMuLectureSeries


20220325170039jpeg

論中國詩

小川環樹 著

綜論《詩經》、《楚辭》至清代二千多年中國詩人的自然觀、人生觀、審美觀、社會觀的變化歷程,就特定的題材尤其是宋代詩人的藝術成就,作出深入的論考。

中國古代科學

李約瑟 (Joseph Needham) 著

探索古代中國與歐洲科學的情況,介紹道家煉丹術與火藥、醫藥等發展的關聯,依據神經生物化學來解釋針灸療法,並對比華夏文明與猶太─基督教文明中關於時間與變化概念的看法。

一切從語言開始

張洪年 著

語言學涉獵面其實很廣,舉凡任何和語言甚至文字有關的現象,都值得深入探討和分析。作為語言的研究者,作者相信任何一個人張嘴吐舌,發放聲音,每個聲音、每個詞語、每個句子,都是按著一定的規律組合,表達自己心中想表達的意思;要是在聲音高低、用詞造句方面,略有挪動,那麼表達的意思或語氣也就有所不同。作者的研究重點放在漢語,對歷時和共時變化的觀察、對 方言之間的異同、對漢語教學所面對的各種課題,都有精闢的見解。

論儒家哲學的三個大時代

劉述先 著

中國的自由傳統

狄百瑞 (William Theodore de Bary) 著

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

錢穆 著

維柯的《新科學》及其對中西美學的影響

朱光潛 著

中國文化中「報」、「保」、「包」之意義

楊聯陞 著

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

許倬雲 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