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王曉毅 博士(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
日期:2022年9月30日(五)
時間:下午4:00-5:30
語言:普通話
登記網上講座:請按此處(必須報名參加,成功報名人士將收到電郵確認及網上直播連結)
查詢:rpcaa@cuhk.edu.hk / 39437417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
講座簡介
中條山地區是夏商時期距離中原最近、儲量最豐富的銅礦產地,早在二里頭至二里崗時期就已有較大規模銅礦的開採和冶煉。通過對該地區早期礦冶遺存的考古調查、聞喜酒務頭墓地發掘資料整理、夏縣東下馮遺址調查勘探及周臨地區早期冶金遺物和青銅器的科學分析,從資源、技術及社會的角度,探討夏商時期中條山地區銅礦資源的控制與利用和銅冶金手工業的生產組織,闡釋晉南地區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講者簡介
王曉毅,山西新絳人,1975年6月生,中共黨員,研究館員,理學博士。現任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山西省考古學會理事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主要從事考古學、技術史與科技考古、文化遺產保護等研究。
先後主持或參加過垣曲上亳、芮城清涼寺、襄汾陶寺、曲沃晉侯墓地、蒲州故城遺址、興縣碧村遺址、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等多項重要考古工作。其中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獲2016年度國家文物局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版考古報告《垣曲上亳》、《屯留余吾墓地》、《武當山柳樹溝墓群》及專著《歲月遺珠——20世紀山西重大考古發現的文化解讀》、《山西通史·遠古》,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從陶寺遺址的考古發現看堯舜禪讓》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條山地區夏商時期礦冶遺存考古調查與綜合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隰縣瓦窯坡墓地考古報告》、國家文物局《地方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運行管理與制度研究—以山西為例》、山西省文物局《河津窯調查和科技研究》和《隰縣瓦窯坡墓地青銅器綜合研究》、山西省科技廳《隰縣瓦窯坡墓地青銅器科技保護研究》、《橫水西周墓地出土青銅器科技保護研究》等科研課題7項。